黑石財經公關公司

鏡周刊專訪:瞄準多空配對交易 前自營主管熊市照樣賺

記者| 歐陽善玲

繪圖|于子薇

攝影| 林育緯 吳貞慧 楊彩成

上半年全球股災,台股下跌超過3千3百點,外資賣超逾9千億元不手軟,無數投資者受傷慘重;45歲的溫建勳,透過總經指標,早在年初確認行情將步入空頭,隨即降低持股,建立多空交易配對組合,成為極少數能在這波熊市賺到錢的贏家。

▎三祕訣 避開股市猛烈修正

溫建勳說,有三個原因讓他免於重傷,首個原因便是對空頭的敏銳度。其實早在今年第一季,國際金融市場已同時出現美國聯準會升息、縮表、長短天期債券利率倒掛共三件大事,每件事情都讓內心的警鈴大作,儘管當時市場一片看好,呈現貪婪戰勝恐懼的樂觀氣氛,但他仍不為所動。

溫建勳早早設定今年是防守年,如同電影名言「贏要衝、輸要縮」,要求自己必須嚴守操作紀律,把停損自動縮至10%以內。他強調,多頭比氣盛、空頭比耐心,「好獵人必須學習等待」。

其次,擦鞋童理論再次獲得印證。溫建勳表示,年初不管網路論壇隨手可見的少年股神、PTT多篇炫耀文,感覺「股神都比股民多」,這都是市場過熱的跡象。甚至去吃飯時,他多次觀察餐廳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聊股票、吃飯配看盤軟體,這些蛛絲馬跡,都堅定對大盤必須格外謹慎的假設。

第三、則是對總經的精準預判。溫建勳指出,回顧疫情爆發後的最低點起算,台股竟然已上漲超過1萬點,一旦疫情趨緩,資金開始緊縮,加上打仗帶來通膨,股市必然面臨嚴酷考驗。

他強調,勤跑拜訪公司固然是基本功,但這波景氣修正連企業本身都始料未及,必須從總經的角度預判,才能避開這次指數重挫。其實,溫建勳對總經的敏感度,源自於新聞工作的訓練。

政大新聞研究所畢業後任職媒體,對於證券周邊單位、金融業、傳產業等均有涉獵,因此能以多面向觀點去思考投資,特別在景氣波動大時,提早掌握轉折時點。

▎看對趨勢 勇於長線布局

溫建勳在證券業的第一份工作,在凱基投顧當研究員,除了養成定期一周至少拜訪三間公司,培養接觸市場的廣度;每月還要出具一份至少50頁的主題式報告,鍛鍊產業深度。

後來轉戰投信,成為元大店頭、績效等兩檔基金的經理人。他特別感念元大投信台股團隊的十二字箴言「底部發現、過程跟上、轉折賣出」,這幾句話讓溫建勳在追求基本面的過程中,不忘比對股價的相對位置。

儘管溫建勳今年以耐心等待、嚴控部位,使得績效領先群雄,實際上也因看好疫後商機的製鞋類股、網通復甦、工業電腦換機潮等新趨勢,勇於在大盤崩跌之際買進,也才能繳出正報酬的好成績。

至於對未來台股的看法,他表示這波全球大回檔始於通膨走高,股市觸底反彈可能也始於通膨觸頂,將會留意第四季的買點。

▎廣結善緣 建立非典型的投資視野

國際票券中小型交易組主管溫建勳在投資道路上能夠順遂的關鍵,就是交朋友。所謂交朋友,先是來自真心的往來,而不只是投資與被投資之間,冷冰冰的數字關係。再來就是平常深化友誼,不會老是需要對方資訊時,才主動聯繫。最後就是提供本身「被利用的價值」,與企業一同成長。

例如,有次某家大型企業無意間透露,正遭遇股權爭奪戰,對方還挾著外資優勢,經營權十分危急。溫建勳先是介紹經營權的知名律師,再來推薦優秀IR團隊加入爭取法人支持,最後則是親自獻策解決外資倒戈的棘手問題。最後,對方原本有優勢的外資股東,因為獻策成功,這家大型企業的公司派在股東會投票時,反而得到多數外資票,成功化解危機。

雖然這件事情,耗費許多心力、也沒賺到半毛錢,但溫建勳強調「革命情感」是無價之寶,也因此與這家公司上下都成為好朋友。又有一次,某家跨國企業飽受競爭對手訴訟紛擾,無論是國內或國外都遭到強大的輿論逆風,造成股東信心不穩。溫建勳則介紹專攻輿論戰、法律戰、前公務員等各種專業人才,這家跨國企業最終得到逆轉勝,堅定友情再寫下一樁美事。

溫建勳強調,因為投資的本質,其實是人。人對了,投資就對了,提供自己更多元的價值,與被投資公司有更緊密的互動,才能從公事昇華為私誼。更重要的是,投資是一時的,但做人是長遠的,不要因股價高而追捧對方,更不要因公司落難而遠離,「廣結善緣,機會才會常常來敲門」。